🤟♈️👉♊️✌️♍️🌞♓️❤️Let's explore the world together🛞

U Rock!, Uncategorized

給下定決心的朋友們的一封信

均一教育平台 (Junyi Academy)
特色:免費資源: 完全免費,內容涵蓋國中各科目,符合課綱。
知識點導向: 以結構化的知識點和練習題為主,適合按部就班、打好基礎或針對弱點補強。
自主學習: 步調可以自己掌握,適合自律性高的學生。
數據分析: 提供學習紀錄和分析,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。
可能考量的點:教學影片風格比較單純,較少花俏的動畫或名師魅力。
題目練習量和模擬考的完整度可能不如付費平台。
較少針對「會考衝刺技巧」或「解題策略」的專門講解。
適合對象: 需要打好學科基礎、預算有限、自律性強、喜歡按知識點學習的學生。作為主要學習平台,需要搭配大量歷屆試題練習。

LearnMode 學習吧
特色:整合資源: 常與學校合作,整合了多家出版社(如康軒、翰林、南一)的數位資源,包含電子書、影音、測驗等。
課程多元: 除了學科,也可能有素養導向或其他補充課程。
與學校連結: 如果學校有使用,可以跟課堂學習結合,指派作業或進行線上測驗。
可能考量的點:內容豐富度有時取決於學校或老師是否有匯入或指定教材。
介面功能較多,需要一點時間熟悉。
免費或付費功能需視情況而定。
適合對象: 學校本身有在使用、希望教材與學校課程緊密結合、需要整合性資源的學生。

PaGamO
特色:遊戲化學習: 將學習內容(特別是學科知識點)融入遊戲任務中,透過答題佔領土地等方式增加學習動機。
社群互動: 可以和同學組隊或競爭,增加趣味性。
題目多元: 題目庫涵蓋不同科目與版本。
可能考量的點:遊戲性質可能讓部分學生分心,或過於追求遊戲成就而非實質學習。
對於深度學習或複雜概念的講解可能不如教學型平台。
作為「主要」的會考準備平台,系統性可能稍嫌不足,比較偏向複習和練習。
適合對象: 喜歡遊戲、需要提高學習動機、可用於零碎時間練習的學生。較適合當作輔助,而非唯一的學習主軸。


出版社自營平台(例如:翰林雲端學院、康軒雲端學習)
特色:教材高度相關: 內容與該出版社的教科書、參考書緊密結合,複習時非常有系統性。
影音課程: 通常會提供由自家體系老師或合作名師錄製的教學影片。
測驗與題庫: 提供與教材配套的練習題和模擬測驗。
可能考量的點:通常需要付費訂閱。
內容主要圍繞自家教材,若學校使用不同版本教材可能需要適應。
適合對象: 主要使用該出版社教材、希望學習內容與課本高度整合、有預算的學生。
付費線上課程/補習班平台(例如:名師學院、樂學網或其他線上補習班)
特色:名師授課: 常由經驗豐富的補教名師授課,講解生動,強調解題技巧與考試重點。
系統性強: 通常規劃完整的複習進度和課程架構,適合跟著老師的步調走。
衝刺導向: 會針對會考趨勢、重點題型做加強。
可能考量的點:費用通常較高。
需注意師資風格是否適合自己。
課程進度固定,彈性較小。
適合對象: 需要老師帶領、著重應考技巧、有預算、希望有系統性總複習的學生。

如何選擇? 給你的建議:
自我評估:
你的學習習慣是自律型還是需要引導?
你的預算有多少?(免費 vs 付費)
你目前的學習狀況如何?是基礎不穩還是需要衝刺?
你偏好哪種學習方式?(看影片、做題目、聽講解、玩遊戲?)


試用體驗: 大部分的平台都有提供部分免費內容或試用期。強烈建議你花時間實際操作看看,感受介面是否順手、教學方式是否能接受。

內容確認: 確認平台內容是否涵蓋會考所有科目(國文、英文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),並且是依據最新的「108課綱」。


搭配運用: 其實,只依賴單一線上平台可能不夠全面。最理想的策略是:
以一個平台為主軸: 例如選擇一個提供系統性課程或知識點架構的平台(如均一、出版社平台、付費課程)。

搭配其他資源輔助:歷屆試題: 這是最重要的!一定要大量練習,熟悉題型和考試節奏。
學校資源: 跟緊學校老師的進度、複習講義和模擬考。

其他平台補強: 例如用 PaGamO 做趣味練習,或在均一上針對不熟的單元加強。
問答平台/社群: 遇到問題時,可以利用像 Snapask 這樣的平台尋求解答,或與同學討論。

總結來說:
如果預算有限且自律性高均一教育平台 是個很棒的起點,但務必搭配大量歷屆試題。
如果學校有使用或希望與課本高度整合,可以考慮 LearnMode 學習吧 或 對應的出版社平台
如果需要名師引導和系統性衝刺,且有預算,可以研究付費線上課程或補習班平台

最重要的是,選擇一個你用得習慣、願意持續使用的平台,並且主動學習,搭配充分的練習,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

記住要搭配大量歷屆試題

預祝你明年會考準備順利,加油!

發佈留言